【元宵诗会】张运昌诗六首

作者:张运昌
2021-02-26
来源:世界文学网

微信图片_20210226164901.jpg


七律 元宵节(新韵)


鞭炮声声震宇寰,东风阵阵暖人间。

初一贺罢金牛岁,十五迎来福洞天。

昼舞神龙情烈烈,宵观灯火意绵绵。

世人皆喜清平世,欢庆还须彻夜欢。


七律 洛阳东关双龙灯


古洛瀍河双诞龙,君临天下宋阳红。
元宵社火连年旺,东巷龙灯大不同。
凸眼银牙高架角,庞鳞粗体尾生风。
二蛟珠戏青丹闪,舞彻神州天地烿。


注:①双龙:指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兄弟。②东巷:指赵氏兄弟出生地——洛阳东关的八孔窑,即现在的瀍河回族区爽明街、夹马营路一带,这里的群众世代重视舞龙。


古风   元宵古迹探微


(一)

    汉武祭天神,泰一奉至尊。(1)

元宵结灯彩,朝拜连晨昏。

    翦除诸吕日,文帝登基时,(2)

钦定元宵节,举国太平思。


(二)

    浮屠入华邦,明帝敕张扬。(3)

宫廷带寺院,燃灯表佛光。

永平十四年,道佛试比肩。

元夜会马寺,经火赛高坛。


(三)

一霄欢不够,三日灯节留。

唐城解宵禁,百姓踏月游。

    玄宗幸东都,宴臣五风楼。(4)

百里献声乐,颂歌可到秋?


(四)

宫灯何华贵,本是民间彩。

古洛上元夜,家家红灯排。

    朱李名灯匠,作坊设洛阳。(5)

贡灯耀朝堂,太后喜嘉奖。

注:(1)元宵节的起源与汉代祭祀“泰一神”的活动有关。“泰一”又称“太一”、“太乙”等,本是中宫天极星中最明亮的一颗,在当时的信仰中,人们将“泰一”神奉为天神中最尊贵者。汉武帝时期,每年正月十五祭“泰一”神最为隆重,从黄昏开始,张灯结彩,通宵达旦地用盛大仪式来祭祀。

(2)西汉平定“诸吕之乱”后,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,称汉文帝.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,便把平息“诸吕之乱”的正月十五,定为与民同乐日,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,以示庆祝。从此,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——“闹元宵”。

(3)东汉永平十年(公元67年),佛教传入中国,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,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“燃灯表佛”。永平十四年(公元71年),五岳道士要与西域和尚比较法力,汉明帝令僧道正月十五会集于洛阳白马寺,设置高坛,将两教经像纵火焚烧进行比试,盛况空前。

(4)在大唐盛世,每年元宵佳节,上至皇室贵戚,下到黎民百姓,踏月观灯的节庆活动盛况空前。唐玄宗一次还在东都洛阳的五凤楼大宴群臣,并命300里以内的县令刺史率各地声乐前来决赛,进行赏罚。

(5)洛阳的彩灯制作历史悠久,宫灯就起源于洛阳。洛阳宫灯古朴典雅,品种繁多,常见的有白帽方灯、红纱圆灯、六角龙灯等。旧时洛阳,每年元宵节家家做灯,还有专门制灯出售的作坊。清朝末年,洛阳李姓、朱姓两家宫灯制作名匠因向慈禧太后进献宫灯,受到重赏。


作者简介

张运昌,笔名云昶;历任《洛阳教育报》副总编、河南《教育时报》洛阳记者站站长,现为河南省作协会员、河南诗词学会会员、洛阳市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、洛阳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;先后在《青春》《电影评介》《光明日报》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百万字;出版有诗词集《山川行吟》,编著了《花城蓓蕾》《世纪之光》《读写一点通》等书籍。

阅读160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